时间:2021/11/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712/7296127.html

小试牛刀,看你对农史知识知多少?

来测一测吧!

01

在我国酒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

C、商

D、春秋战国时期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02

在古代,外形平圆、中间稍凸起的铁制摊饼器具是指____?

A、锅

B、铛

C、鏊子

D、屉

(点击选项查看答案)

答错了?

那从下面的文字中找答案吧!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谷物一直是中国人饮食结构中能量的主要来源。《论语》里有这样一句话:“肉虽多,不使胜食气”。说的是,古人认为,吃饭的时候,即使肉很多,吃的数量也不应该超过主食。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以粮食为主的饮食习惯。

我国的粮食加工技术历史悠久,粮食加工制成品除了主食,还主要包括酒、醋、饴等三大类。

酒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荒淫奢侈,设立了“酒池肉林”,注满一池子的酒,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用粮食酿酒的技艺水平。到了明代,普通酒和药酒的制法已有70多种。

关于醋的起源,我国至少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能将粮食加工成醋。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述了23种作醋的方法,所用的粮食有麦、粟、黍、豆等。

饴是用麦芽或谷芽制成的一种糖类。到了明代,用来加工造饴的粮食除稻、麦外,还有黍和粟等。

说到粮食加工,不得不提到粮食加工工具。在没用发明粮食磨粉工具前,我国古代先民主要是食用颗粒状谷物。

历史小故事

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集《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典故:东汉名士陈寔在家中与宾客讲论学问,命令两个儿子做饭招待客人。两个孩子喜欢学习,一边偷听大人讨论事情一边做饭,就忘了在蒸锅中放蒸架,结果把蒸饭煮成了粥。在当时,粥被认为是“薄膳”,陈寔觉得用粥招待客人太失礼了,就把两个儿子叫来质问。两个儿子解释了原委,还复述了刚刚偷听到的讨论。陈寔听了非常高兴,认为两个儿子如此好学向善,也就没有再责怪他们。这个典故反映出,粥食和饭食是当时两种主要的粮食加工方法。

粥食出现得很早,当人们发明陶器之后,就开始将粮食煮成粥来食用了。粥因为温软细烂、便于消化吸收,被古人视作适合养生、养老的食品。饭食的主要原料为大米或小麦。因为与煮粥相比,蒸饭费时费力,而且需要用的粮食多,所以一般有财力和地位的人才能经常食用蒸饭,普通百姓食用得很少。到了东汉时期,用小麦蒸的麦饭被看作是粗粝的食物,不太好吃。也正是因为如此,小麦的种植一直发展缓慢,直到“石磨”这种加工工具出现,才使得小麦种植有了转机。

石磨大约出现在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相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能工巧匠鲁班发明的,当时称作“硙”。随着石磨的出现和推广,谷物被研磨成粉状,粮食加工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我国古代还发明了碾、碓、风扇车等多种粮食加工工具,既有力推动了粮食加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小麦、大豆等谷物的大面积推广种植,还使我国北方的饮食习惯由粒食为主变为面食为主,对我国农业文明和饮食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时期,史游撰写的《急就篇》一书中就有“饼、饵、麦饭、甘豆羹”的记载,几乎涵盖了当时主要的主食加工种类。其中,“饼”是指用小麦粉做成的食物,不同于今天“饼”的概念;“饵”是指用米或米粉做成的食物;而“麦饭”,我们在前面提到过,是指磨碎的麦子蒸制而成的米饭,是颗粒状的;“甘豆羹”就是“粥”的一种,是用豆和米煮成的食物。

历史小故事

西晋时期的大富豪石崇与王恺,因奢侈浪费而闻名于世,他们二人经常炫富、斗富。据《世说新语》记载,石崇在家里请宾客吃豆粥,一吩咐下去,仆人就能很快煮好豆粥,端上来供宾客享用。家中经常煮粥的人都知道,豆类比较硬,一般需要煮很长时间才能煮熟。客人们对此都很惊奇赞叹,石崇因此而洋洋得意。王恺既为之迷惑不解,也心有嫉妒和不甘。后来,王恺用贿赂的手段向石崇的亲信打探,才知道,原来石崇家的豆粥是提前先把豆子煮熟磨碎,等客人来时直接将豆末放到白粥中搅拌制成的。

我们再来详细地说一说饼。饼在秦汉时期已经是十分重要的食品了,当时还出现了专门卖饼的商人。今天我们所食用的大部分主食,基本上都能在汉唐时期的各种“饼”中找到自己的源头。

汉代刘熙在《释名》一书里说,饼是用水调和,使粉类合并而成的东西。明代王三聘所著的《古今事物考》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凡以面为食具者皆为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而馒头谓之蒸饼是也。”这里说了三种饼。“烧饼”,就是和面成饼后,用火烤熟,与我们今天食用的“火烧”类似。用水煮食的叫汤饼,就是现在的面条的前身。用笼蒸熟食用的饼叫作蒸饼,就是把面粉制成饼坯,然后放到笼屉中蒸熟食用。刚开始这种饼是死面的,比较硬,口感不是很好。后来人们掌握了发酵技术并控制火候,开始制作发面饼,又叫“起面饼”。蒸饼经过发酵后,蒸出来饼酥软适口,而且花样更多,大受欢迎。馒头就是发酵的蒸饼。

《晋书》中记载,对西晋有开国之功的大臣何曾一生奢侈无度、讲究饮食,“蒸饼不上坼作十字不食”,就是说馒头上面不裂开呈十字,他就不吃。何曾所吃的这种馒头应该就是今天北方地区说的“开花馒头”,可见西晋时期发酵和蒸饼的技术已经十分高超了。到了唐代,饼的种类更加丰富,加工饼的工具也愈发多样,包括锅、铛、鏊子等。其中,鏊子是一种铁制的摊饼器具,平圆,中间稍凸起。有点类似于现在作煎饼果子的那种平面煎锅,或者电饼铛,时至今日,鏊子仍然是河西一带用来加工饼的工具。

除了刚才所说的饼,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主食。例如,饺子就是地道的中国传统食品。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医圣张仲景首创。话说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一年冬天回家探亲,发现老百姓手脚生疮,耳朵冻烂,于是便让人搭棚子,摆锅,然后将羊肉剁碎,包成耳朵形状下锅,分给人们吃,此后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大米不同于小麦,直接蒸着吃口感就很好了,因此“蒸”是从古至今最为常见的大米食用方法。除此之外,大米还可以和不同的食材组合制作成粽子,或者加工成粉状,用来制作年糕、米粉、汤圆等各种主食。大米粉加工成的食物在唐代之前被称为“饵”,到了宋代,“糕”字开始成为大米粉类食物的通称,并被普遍使用。

发展到今天,我国的主食种类已经十分丰富多样了。北方有面条、饺子、烧饼、馒头、花卷、油条等,南方有烧麦、糍粑、春卷、米粉、汤圆等。而且各地充分利用蒸、煮、煎、烤、炸、焖等多种加工方式,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形式多种多样的主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餐桌。

《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专家解读版)

点击图片试读购买作者:中国农业博物馆

责编:高原

定价:73.5元

《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科普版)

作者:中国农业博物馆

责编:赵娴

定价:28元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购买

此外,我们精心策划了

《五千年农耕的智慧》系列科普文章

以下是往期内容

点击文字了解更多农史

??????

听故事测农史|中国古代是怎样选种的?

听故事测农史|古代人是怎样酿酒的?

听故事测农史

周代的用地制度是什么?

听故事测农史

古人脑洞太清奇,这样的农具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

后续将持续推出,敬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yangxianzx.com/syxtc/1043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