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能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1月10日,随着镇江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和连云港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相继拉开大幕,目前,除常州以外的江苏12个设区市“两会”已全部进入尾声。 南京:厚植创新名城新优势绘就美丽古都新画卷 1月7日上午,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开幕。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发表重要讲话。 张敬华在讲话中首先对南京过去五年的发展做了系统性总结: 过去五年,南京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千亿台阶、增速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大幅攀升,走在全国创新型城市前列。 回顾刚刚过去的年,南京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等各项工作再传捷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上特别指出,南京等大城市发展势头较好,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 1月9日上午,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代市长韩立明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南京过去一年的成绩进行了详细回顾: “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幅连续11个季度保持8%及以上,位居东部地区GDP过万亿元城市和全省首位;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增速位列全省首位;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 “进”的势头持续保持 净增高新技术企业家、增长47.3%; 技术合同成交额.2亿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28%,均局全省首位; 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获批设立; 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提升。 “好”的福祉不断增进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城镇新增就业32.5万人; 大力实施长江生态修复和保护拆除取缔违规占用岸线项目84个; 入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年,南京重点抓了这6项工作 落实“六稳”政策措施,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打好政策“组合拳”,创新名城效应加速释放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功能品质加快提升 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开放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 坚持标本兼治,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镇江:书写好“镇江很有前途”新答卷 “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一批产业项目顺利签约、建成投产,“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产业强市的根基更加坚实......1月9日,镇江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召开,镇江市委书记惠建林在会上细数过去一年的成就。 惠建林表示,过去一年,镇江不断完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用“绣花功夫”补好功能短板、提升城市品质,“精美镇江”的特质更加彰显。全力促进就业创业,不断改善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事业,发展惠民的成效更加突出。 1月10日,镇江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从镇江市市长张叶飞所作的政府报告中,一份收获满满的成绩单清晰可见——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增长6.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7万元、2.67万元。 产业强市扎实推进 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个; 总投资亿元的孚能科技制造基地签约后97天即全面开工,11个月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刷新了“镇江速度”。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建立件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 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家; 培育引进国家级人才11人、省级人才人。 城乡功能持续优化 “互联网+停车”实现全覆盖,新增泊位1.1万个; 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公里; 实施长江(镇江段)两岸造林绿化工程,完成亩生态景观防护林建设。 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新增城镇就业7.8万人、成功扶持1.34万人创新创业、带动就业6.17万人; 新改扩建学校29所,惠及2.34万名学生; 连云港:高质发展后发先至 1月9日,连云港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作了题为《发挥优势服务大局为“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再立新功》的讲话。“八大突破”“一带一路”“深化改革”......一个个关键词的背后,浸透着港城人过去一年的汗水和荣光。 这一年,连云港聚力推动“八大突破”,盛虹炼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亿产业投资基本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这一年,连云港全力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港口、高铁、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城市动车开通运营,“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展现出崭新姿态、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一年,连云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打造标杆示范项目,“两基地”建设扩量提效,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自贸试验片区成功获批,连云港发展勇立开放潮头、迎来新的历史性机遇...... 1月10日,连云港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连云港市市长方伟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表示,回顾过去一年,让我们感慨的是困难比预想的多,让我们振奋的是结果比预期的好。 这份成绩单有多提气?一起来看看吧!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增长6%左右; 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工业投资增长15%; 工业总产值增长9.9%,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全市新增百亿企业4家,总数达8家,领跑苏中苏北; 获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27项,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物流园加快发展,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口功能明显强化; 自贸试验区建设迅速启动,出台支持发展政策28条,形成多式联运监管新模式等制度创新成果16项; 家企业入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0%; 减税降费64亿元; 全市电商零售额亿元,增长35%; 企业开办全程“不见面”“网上办”全省领先; 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竣工通车;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 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6所。 宿迁:同心同德,携手共圆小康梦 1月7日,宿迁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开幕。宿迁市委书记张爱军用四个“这一年”,串联出一份亮眼的年“成绩单”。 这一年,宿迁紧紧围绕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积极践行不拖全省后腿的坚定承诺,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高质量推进了脱贫攻坚核心工作; 这一年,宿迁坚定不移抓项目、全力以赴促发展; 这一年,宿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这一年,宿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在1月9日召开的宿迁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宿迁市市长王昊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动力更加强劲、好的势头更加明显”,来形容宿迁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以“九个新”回眸年工作: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新突破 预计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2.11% 经济发展新台阶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迈上亿元台阶 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亿元 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8.6% 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新成效 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1.8%左右 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 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增长53.6% 预计制造业投资增长8%,高于全部投资1个百分点 4个超百亿元工业项目成功落地 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个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篇章 徐宿淮盐高铁正式通车 综合客运枢纽、迎宾大道和上海路快速化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 民生实事新硕果 办好民生实事“一号工程”,全力推进项民生实事项目 全市17所学校完成建设 医院医院,泗医院及沭阳县韩山、马厂2所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投入使用 城市建设新形象 成功获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检 改造完成老旧小区6个、棚户区万平方米 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1%、14.7% 电商产业交易额突破亿元 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均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验收,沭阳县创成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泗阳县、泗洪县获批省生态园林城市 乡村振兴新局面 接续实施农房改善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开工建设项目个、搬迁10.3万户,11个项目入选全省首批示范创建项目 改革创新新步伐 企业注册登记压缩到0.5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获批城镇全覆盖的权籍调查信息共享集成两项国家试 新增减税31.8亿元、降费8.56亿元 15个科技综合体投入运营,转化科技成果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家 社会保障水平新提升 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元 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淮安:奋力推进淮安高质量跨越发展 1月8日,政协淮安市八届四次会议开幕,淮安市委书记蔡丽新在讲话中感慨年是淮安发展征程上极不平凡、亮点纷呈的一年。 在她看来,去年淮安市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全力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聚力增进民生福祉、精心组织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和宣传教育活动,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去年,淮安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6.5%和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为元和元,增幅均为8.5%。 1月9日上午,淮安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淮安市代市长陈之常总结了淮安市去年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重大改革纵深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生活全面改善、政府作风建设得到加强六方面的主要成效,并对年工作进行回顾: 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新开工超亿元项目个、新竣工个,同比分别增加个和42个,其中新开工超10亿元项目39个、新竣工8个,分别增加14个和3个,再创历史新高。 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粮食总产、单产双超历史,全年出栏生猪.8万头,存栏68万头,总量趋于稳定。新增优良食味稻37万亩、高效设施园艺6.5万亩、稻虾综合种养50.4万亩,新培育规模休闲观光农业企业36户,创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个。 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建成高铁东站一期工程及综合客运枢纽、淮安运河大桥等交通新地标,加快推进京沪高速扩容和省道、等干线公路工程。新开工棚改住房1.5万套,提标改造老旧小区70个,完成40个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建成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7个,参与住建部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业务标准研究制订。 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 剩余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28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达标出列,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50%的低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万元,重点片区关键工程全面完成,51个农业产业富民项目建成运营,3个省重点帮扶县区提前一年达“摘帽”标准。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与南京等地组成跨区域医用耗材采购联盟,医院联网全覆盖。 整合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方思伟林元沁 素材及图片来源南京日报南京发布镇江日报镇江发布淮安日报淮安发布宿迁日报宿迁发布连云港日报连云港发布 编辑林元沁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侵权必究 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