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西周时,境域属青州。[1]春秋时属鲁国,鲁成公九年,在今县西北建中城邑。战国时属楚国。秦统一中国后,初属薛郡,后改属郯郡。西汉景帝封卫绾于建陵,在境内首立侯国,建陵今属新沂市。西汉武帝时,始设厚丘县,隶属东海郡。县治厚镇,前有丘陵盆地,后有厚镇河,故名厚丘县。汉成帝封楚孝王四子为阴平侯,阴平始为侯国。东汉除侯国,置阴平、建陵二县。三国时魏黄初年间,立东海国,领厚丘、阴平、建陵等11县。西晋武帝裁阴平县,封鲁芝于阴平。阴平由县变为采邑。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年)省厚丘,并入襄贲,另置僮县,隶属南下邳郡。刘宋势力在南方,故僮县为侨县。宋孝武帝大明四年(年),南下邳郡并入南彭城郡,僮县遂属南彭城郡。境内古有潼水故以僮名县。南齐复置厚丘县,寻废,置僮县。袁枚手植藤梁武帝天监五年(年),废僮县,置僮阳郡。普通五年(年),裴邃攻克北魏建陵城,省建陵县。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年),改僮阳郡为沭阳郡,兼置下城、临渣、服武、怀文等4县,隶属沭阳郡,复置建陵县。东魏还置临沭郡并县,寻废。陈宣帝太建五年(年),命吴明徵、裴忌领兵10万进攻江北,击溃北齐,占领沭阳郡,下城、临渣、服武三县并入怀文县。北周建德七年(年),改怀文县为沭阳县,县名沿用至今。因治所位于沭河北岸,故名。北周废建陵县。隋文帝开皇年间废沭阳郡,县治迁入郡治,隶属海州。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年),土人反,改沭阳为沭州。唐高祖武德年初,复置厚丘县,八年(年)省,入沭阳县。唐高宗总章元年(年),沭阳改属泗州。咸亨五年(年),还属海州。五代、宋、元依唐制。明洪武年间,沭阳从海州析出,隶属淮安府。清代顺治、康熙两朝沿袭明制,清世宗雍正二年(年),改属海州。沭阳行政(2)民国2年(年),属徐海道。民国17年至37年,属东海专员公署、徐海行政公署。民国29年(年)秋,中共淮海地委对境内区划作较大变动。淮沭路以西、沭河以南,与泗阳部分地区合并,设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县西北置潼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北与东海铁路南地区合并,建立东海县(铁路南)抗日民主政府;县东和柴米河以北,划归灌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所置县皆隶属淮海区专员公署、行署。年8月至年5月,沭阳属苏皖第六行政区。年5月,撤销东海(铁路南)、潼阳、泗沭县,原辖区划归沭阳,宿迁部分辖区划给沭阳,隶属淮阴行政专员公署。年,实行市管县,属淮阴市。年8月,沭阳隶属新成立的地级宿迁市。年,列为江苏省直管县三个试点之一,但是行政以及人事等仍归属宿迁市统筹。 今天上午 “幸福宿迁圆梦小康” 系列新闻发布会·沭阳专场 正式举办 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走进新闻发布厅 讲述沭阳的小康故事 ↓↓↓县委书记卞建军介绍沭阳县全面小康总体情况沭阳县地处宿迁市东部,素有“虞姬故里、花木之乡”美誉,县域面积.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5万,是全国第二人口大县。 近年来,沭阳县坚决扛起与全省同步奔小康政治责任,县域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先后荣获综合实力等12个“全国百强县”,以及“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等称号。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沭阳县是否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数据最有说服力:上半年,沭阳县实现GDP亿元、同比增长2.2%,1—9月份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54亿元、同比增长0.4%;农村电商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彰。 实现脱贫摘帽,抓好全面小康底线任务沭阳是全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十三五”期间,全县低收入人口总量和占比均为全省最多。近年来,沭阳县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连续三年进入全省脱贫攻坚考核第一方阵,连续四年获得省政府大督查专项表彰,成功入选“全国脱贫攻坚典型县”。下足绣花功夫,做到精准帮扶截至年底,全县低收入人口年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元;59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过18万元;实施个帮扶项目、总投资34.6亿元。 回应群众关切,创新帮扶举措实现教育扶贫全覆盖和基本托底;有针对性地推出免费健康体检等健康扶贫大礼包;县财政每年投入万元购买照料服务,释放被拖住劳动力;针对低收入农户,农房改善安置房价格下浮6%。 深入开展试点,探索长效帮扶整合兜底保障、开发式扶贫、缓解支出型贫困等政策措施,建立以相对贫困精准发现、造血提升、兜底救助和推进落实“四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长效工作机制。 坚守实体经济,做强全面小康工业引擎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工业入库增值税、工业销售收入、工业用电量均稳居苏北县市前列,加快实现“工业在苏北县市最有实力”目标定位,连续五届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重大项目支撑有力接续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年”活动,今年1—9月份,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5个,提前完成50亿元项目、3亿美元外资项目任务,列省列市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额、新竣工项目完成投资额均位居全市第一。 创新驱动持续增强创新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13个高层次项目落户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小升高”行动成效显著,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拥有全市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园区布局更加优化拥有苏北唯一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经开区,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昆沭高新园连续十年获评省“南北共建园区先进单位”;软件产业园获评“省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乡镇工业撑起“半壁江山”。 提升城市能级,做优全面小康发展载体 紧扣“区域次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积极实施“纳河入城、跨河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两河三岸五片区”中等城市骨架,入选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建设交通节点城市规划建设“一环、两桥、三高、四路”,积极打造外联内网的交通脉络。外联通道方面,京沪高速扩建、宿连高速、宿连航道开工建设,加速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实施城市年轮工程保护城区老建筑,建成沭水之阳等6组城市文化雕塑,迎薰门遗址公园主体完工。拥有淮海戏等5个省级非遗项目。加速打造四个中心物流、教育、商贸、创业孵化“四个中心”加快形成,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8%,“十三五”以来提高了8.7个百分点。 不断彰显城市温度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在全省19个同序列城市中排名第四位。精心组织“拒绝升学宴、引领新风尚”主题活动,减轻人情负担成为社会共识,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连续三年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四水”整治工程,让老房子宜居升值。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建成南山公园等7个主题特色公园,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34%。 建设美丽沭阳,厚植全面小康生态底色 深入挖掘“虞姬故里、花木之乡”深厚底蕴,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获评全国“两山”发展百强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荣誉称号。 用生态禀赋滋养“美”成立县文旅集团,对全县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旅游产业破题见效。重点推进“十大文旅项目”“五大生态工程”,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用特色名片展示“美”加快推进花木产业由苗木向鲜花、地栽向盆栽、绿色向彩色、卖产品向卖风景“四个转型”。全县拥有活跃网商4.5万余家,15个乡镇获评“中国淘宝镇”,84个村居获评“中国淘宝村”。 用绿色发展呵护“美”创新开设县委常委绿色发展讲坛,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广大干群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压实河长制责任,完成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任务。 促进乡村振兴,筑牢全面小康坚实基础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资源要素下乡进村,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稳农强农并重今年夏收小麦总产54.55万吨,实现“十七”连丰。高墟大米深受市场青睐,先后入选“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省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 宜居宜游并重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镇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提高到95%以上,城乡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获评苏北唯一“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富农安农并重年彻底化解1.26亿元村级债务,成为全省首个村级零债务县。将农房改善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牵引性工程,让农民同步享受现代城镇生活。 坚持民生为本,提升全面小康建设成色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回应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着力提升“三保障”水平,努力让全县人民生活年年都有新变化。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连续三年推进“学校联建”,已经建成10所,明年将建成5所,基本消除城区“大班额”现象,年内完成农村保留教学点省定标准化改造。 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布局加快建设“”医疗体系,医院、医院、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以及3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同医院医院。 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实现通村率%、达户率%,获评省“优秀供水安全保障城市”。实施农村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工程,漏损率控制在30%以内。 全力建设平安沭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连续三届获评省“双拥模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高分通过考核验收,连续12年荣获“省平安县”称号。 发布会由 市委网信办主任兼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君文主持 现场还设有“提问环节” 与会人员就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农村电商 等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 问人民网记者:针对沭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沭阳正在采取哪些攻坚措施? 答县委副书记周铸:沭阳作为江苏人口第一大县,始终把小康建设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必成目标,全力以赴加以推进。但具体工作中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亟待解决。比如,经济发展仍不充分,居民收入增长不快。针对这些问题,沭阳县建立健全“五大机制”: 一是项目支撑机制。坚持“一个难点指标、一个攻坚小组、一批项目支撑”,将10个重难点指标细化为54个支撑项目,成立了若干个攻坚小组,将全面小康补短强弱工作具体化、定量化、项目化。二是月度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分析我县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方案、采取措施、落实责任。三是调度会办机制。对工作存在的问题,县级领导第一时间予以会办,确保工作阻力及时消除。四是考核问责机制。将小康工作纳入高质量考核体系,以激发大家的工作动力。坚持过程性督查,对工作不力、指标慢序时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约谈或“五方联谈”。五是宣传动员机制。努力讲好沭阳的小康故事,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小康建设的参与度、知晓率、满意度。 问新华网记者:沭阳是全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县之一,沭阳有哪些创新做法? 答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县扶贫办主任周铭敏:沭阳县出台了《沭阳县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方案》,这个方案主要有“四大机制”,共十九条措施。“四大机制”包括精准发现、造血提升、兜底救助和推进落实四项内容: 一是精准发现机制。即确定帮扶对象、明确监测标准、明确申报方式、核查确定、达标退出。二是造血提升机制。出台县《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通过实施特色产业带动,发展电商经济、庭院经济、合作经济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相对贫困户嵌入产业链条。三是兜底救助机制。包括3方面内容,最低保障、专项救助、以及社会帮扶。四是推进落实机制。成立了县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减贫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拟定制度、政策,协调各类减贫救助政策有效衔接。 问中新社记者:这两年,沭阳教育模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