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2/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年9月,清廷停止科举,建立学堂,普及教育。年,海州官立中学堂正式创建,学制五年,招收海州籍学生80名,沭阳、赣榆籍学生各20名。首任监督即校长沈雲沛,继任者为扬州名士卢殿虎。海州官立中学堂为中国废除科举后首批创建的中学堂,它揭开了海属地区近现代教育的序幕。

海州官立中学堂遵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依据《奏定中学堂章程》,学制五年,共设修身、经学、国文、历史、地理、算术、博物、理化、英文、图画、体操11门课程,后又增加琴歌,为初、高两级学堂。授课模式由原来的个别授课变为班级授课,曾分设文、实两科一年,但因实施困难,后停止推行。海州官立中学堂具备了现代中学教育的诸多特点。

赣榆张延福老人的祖父张尧庆于宣统元年()在海州中学堂读书时,参加第三学期考试,成绩列入优等,学堂发给修业文凭。文凭长28厘米,宽27厘米,彩印,花边装饰,有防伪标记。文凭的正面,在海州官立中学堂的名称下,说明颁发文凭的原因、对象,列出学生学期考试各门功课得分、成绩、总分和平均分,本学期临时考试的平均分和本学期的总平均分。填写了学生的年龄、籍贯、曾祖父名、祖父名和父名。有学堂监督(民国元年后称校长)卢殿虎署名盖章,文尾是日期和编号。反面印有转学章程。文凭制作大方、郑重、美观,填写和用印认真、规范,由此可见学堂治学之严谨。

海州中学堂为海属地区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它对海属地区教育事业的影响力至今不衰,我们在牢记这段历史的同时,也要牢记为海属地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海州中学堂的先贤们,沈雲沛、卢殿虎、黄道传、葛槃、江恒源、杨友熙、谢希愚、吴铁秋……他们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图为沈雲沛照片)

沈雲沛(--),字雨辰,海州城人,晚清邮传部署理尚书、民国最高勋章一等大绶嘉乐章授予者、著名实业家。他致力于实业救国,为当时全国排名第二的实业巨子,“中国商界之嚆矢”。光绪三十二年(年),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各府、直隶州、厅的书院都改建中学堂;七月,署海州直隶州知州张景祜改石室书院为官立中学堂,自任总办,委沈雲沛参与中学堂的筹建工作,并聘其为海州中学堂的首任监督。沈雲沛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学堂的筹建不遗余力,使海属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继续发展。

(↑↑↑图为卢殿虎照片)

卢殿虎(--),字绍浏,江苏宝应人。毕业于江南高等学堂,奖拔贡生,毕业后任职海州中学堂,后继沈雲沛任海州中学堂监督。辛亥革命后,海州中学堂停课,转任江苏省巡按使署教育科长。民国二年(),由于战乱造成的学堂部分学生毕业文凭并没有及时颁发,卢殿虎遂致电教育部请予补发。后陆续任甘肃省教育厅长、安徽省教育厅长等职。后任镇扬汽车公司董事长,兴建公路、码头、栈桥等,年8月11日在扬州匏庐去世。被誉为民国“开路之先锋”。

黄道传(--),字习斋,号薪田,自号守拙老人,海州人,黄荔岑之叔祖父,被尊为海属地区“一代儒宗、学界领袖”。光绪二十四年被清廷赐予五品奉政大夫职衔。海州中学堂创立后,黄道传任首任舍监。监督沈雲沛因为公务在身,不可能事必躬亲,黄道传就主动负责修缮校舍,延师招生等工作,为学堂的创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光绪三十二年(年)七月任海州直隶州教育会长。民国后任东海县教育会长,著有《啸月山房文集》传世。

(↑↑↑图为黄道传《啸月山房文集》书影)

(↑↑↑图为江恒源照片)

江恒源(一年),字问渔,号蕴愚,连云港板浦镇人,著名的职业教育家。19岁考进江苏省立师范学堂。毕业后回家乡任海州中学堂教习,教授博物学。年应邀回到故乡,任江苏省立第八师范校长。虽然只有半年,但拓展规划已初具规模。年,江恒源出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后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后曾任中华职业教育社办事处主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国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中华职业学校校长。代表作有《伦理学概论》、《中国先哲人性论》等。

(↑↑↑图为吴铁秋著《我的长寿之乡》)

吴铁秋(-),名绍举,字铁秋,以字行世,江苏沭阳县沭城镇人。他革新教育,开启新风,创办新书报社。曾任海州官立中学堂经师,兼伦理课,后任江苏省立第八师范教师,后在沭阳中学任教。著有《我的长寿之道》《苍梧片影》《片啸集》。

来源:苍梧晚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yangxianzx.com/syxzf/717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