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沭城沭阳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在县境中部偏西。面积6平方公里。人口8万。辖15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年为沭城镇。年改公社。年复置镇。驻地沭城,在新沂河南岸。南朝梁(~年)后历为县治地。城建于古沭河北岸,故名沭阳,简称沭城。

塘沟在沭阳县境东南部。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19个村委会。年为塘沟乡。年建塘沟公社。年复置塘沟乡,年改置塘沟镇。驻地塘沟,以临近唐沟而得名,后讹作今名。

庙头在沭阳县西北部。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4.4万。辖20个村委会。年为庙头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年改置镇。驻地庙头,相传元代当地庙宇多,其中天齐庙为众庙之首,故称庙头,镇名源此。

马厂在沭阳县东南部。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6.3万。辖33个村委会。年为马厂区。年改公社。年复置乡。年复置镇。驻地马厂,传元代为牧马场,故称马场,后书作马厂。

华冲在沭阳县北部。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4.3万。辖19个村委会。年为华冲乡。年改华冲公社。年复置乡。年改置镇。驻地华冲,传清代沭河过境,汛期常决口,当地俗谓“华冲”,故名。

韩山在沭阳县东北部。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9个村委会。年设韩山公社。年改乡。年置韩山镇。驻地韩山,附近有韩山,传云韩信为楚王时曾在此讲武,故名。

陇集在沭阳县西南部。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2.3万。辖11个村委会。年为陇集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年改置镇。驻地陇集街,因李姓移民,为纪念祖籍甘肃陇西,取名陇西集,后简称今名。

高墟在沭阳县东北部。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3.3万。辖18个村委会。年设高墟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高墟,传昔因村地势高,后居民全部迁走,留下废墟,故名。

钱集在沭阳县东南部,六塘河北岸。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3.1万。辖16个村委会。年置钱集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钱集街。

龙庙在沭阳县中部,新沂河北岸。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5个村委会。年设龙庙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龙庙,因清代建有龙王庙,故名。

李恒在沭阳县东部,新沂河南岸。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4万。辖20个村委会。年设李恒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李恒庄,传清代李恒在此摆渡,称李恒渡口,庄名源此。

七雄在沭阳县中部,新沂河南岸。面积61平方公里。人口4万。辖17个村委会。年设官田乡。年改为官田公社,年以境内著名的仲湾战斗牺牲七烈士更名七雄公社。年改乡。驻地官田,又称官田街。传为明代官员封地,故名。

官墩在沭阳县东部,新沂河北岸。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17个村委会。年建官墩公社,年改置官墩乡。驻地官墩,传清代官府曾在此地筑一石墩,高六七丈,故名官墩。

湖东在沭阳县东北部,古泊河两岸。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7个村委会。年设湖东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湖东口,传明代青伊湖东有一水口,湖淤塞后建村,故名。

耿圩在沭阳县西南。北临新沂河,东傍淮沭河。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16个村委会。年置耿圩乡。年改为耿圩公社。年复置耿圩乡。驻地耿圩街。

南关在沭阳县中部,淮沭河东侧。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18个村委会。年由沭城公社析置城郊公社,年因与淮安县城郊公社重名,改为南关荡公社,因大部辖区在南关荡得名。年改南关乡。驻地钱庄。

北丁集在沭阳县西南部。淮沭新河西岸。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2.5万。辖14个村委会。年置丁集公社,年并入陇集公社,年由陇集公社析出复置丁集公社,因和淮阴县丁集公社重名,年改称北丁集公社。年改置乡。驻地丁集街。

东小店在沭阳县东南部。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2.8万。辖18个村委会。年置小店公社,因与宿迁县晓店乡同音,年改东小店公社。年改置乡。驻地小店街。

吴集在沭阳县东部,新沂河北岸。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4万。辖19个村委会。年设吴集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吴集,传清代吴姓在此兴集,故名。

悦来在沭阳县西南部。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3.9万。辖21个村委会。年设悦来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悦来圩,清末叶姓倡议筑圩,后兴集名叶来圩,又名约来圩,民*国二十七年取“近者悦,远者来”意更名为悦来圩。

青伊湖在沭阳县北部。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16个村委会。年为青伊湖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因地处青伊湖荡得名。驻地滥洪,传其地元代称荷花镇,后因遇雨则道路泥泞,故称滥洪。

章集在沭阳县中部。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19个村委会。年设章集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章集,传清代章姓在此兴集得名。

新河在沭阳县西部。新沂河北岸。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14个村委会。年设新河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新河,因靠近新排河,故名新河。

万匹在沭阳县北部。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3.2万。辖14个村委会。年为万匹乡。年改公社,年并入华冲公社,年复置万匹公社。年改置乡。驻地万匹,传清初在此建有五更庙,每逢庙会,常有万头以上的马匹进行交易,故得名万匹。

阴平在沭阳县西北部。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4.4万。辖22个村委会。年设阴平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阴平,因位于阴平河畔,故名

十字在沭阳县南部。淮沭河东岸。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6.2万。辖26个村委会。年置十字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十字桥,清咸丰年间(~年)耿姓修桥,因横河竖桥,取名十字桥,村以桥名。

西圩在沭阳县东北部,古泊河南。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2.7万。辖14个村委会。年设西圩乡。年改西圩公社。年改置乡。驻地西圩,传清咸丰年间(~年)在陡沟圩西边筑一土圩,故名。

扎下在沭阳县中部。新沂河北岸。面积46平方公里。人口5万。辖15个村委会。年设扎下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因地处扎下河流域得名。驻地沙巷,传清代老沭河决口淤沙形成两个沙岭,中间成巷故名。

汤涧在沭阳县东部,新沂河南。面积55平方公里。人口3.8万。辖22个村委会。年设汤涧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汤涧街,传清代由汤姓和徐文涧共同兴集,协商命名汤涧街。

颜集在沭阳县西部,新沂河北岸。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5万。辖21个村委会。年设颜集乡。年改公社。年复置颜集乡。驻地颜集,颜姓在此兴集而得名。

沂涛在沭阳县东南部。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26个村委会。年设太平乡,年改公社。年为纪念本乡烈士朱沂涛而更名沂涛公社。年改置沂涛乡。驻地太平集,传该地明代乃硕项湖中小岛,为航船避风处,有太平港之称,硕项湖淤塞后,名太平集。

贤官在沭阳县北部。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20个村委会。年设贤官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以明代所建贤官亭名乡。驻地贤官。

桑墟在沭阳县北部。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4.6万。辖17个村委会。年为桑墟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桑墟,因位于古桑墟湖之滨而得名。

张圩位于沭阳县东南部。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2.4万。辖14个村委会。年分属钱集、周集两公社,年析置张圩公社。年改置乡。驻地张圩街,因张姓筑圩兴集得名。

茆圩在沭阳县西北部。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19个村委会。年设茆圩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以境内茆圩街命名。驻地青坊,因靠近青坊河而得名。

周集在沭阳县东南部。面积43平方公里。人口2.6万。辖15个村委会。年设周集公社。年改乡。驻地周集街。

刘集在沭阳县西南部。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3.5万。辖21个村委会。年置刘集乡。年改公社。年复置乡。驻地刘集街。

胡集在沭阳县东南部。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22个村委会。清末置胡集镇。年改公社。年改置乡。驻地胡集街,原名半边让,清初为胡姓庄园,兴集后更今名,又名胡集镇。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北京那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yangxianzx.com/syxzf/5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