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贤官亭位于沭阳县贤官镇贤官街,亭身双层,棱形,飞檐斗拱,古色古香,亭高9.5米。5月23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如今看到的贤官亭,是该镇民众于年自发募捐建成的。

不过,传说中的贤官亭比现亭更高大,更漂亮,内有书碑石刻,供人欣赏;有棋盘石凳,供人品茶对弈。四周是曲柳、古松、小桥人家,如诗如画。与当时沙河东岸的沙河寺、北岸的月牙楼遥相对应,盛极一时,吸引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玩观赏。据说乾隆皇帝下江南,带着纪晓岚一同路过贤官,因寻找贤官亭没有找到,在该镇驻丘村住了一宿,留下了“千年古亭无觅处,留待后人凭吊谁?”的感叹。

贤官亭又称“响亭”、“喊官亭”

采访中,记者从《贤官镇志》上了解到,贤官亭,又称“响亭”。相传在隋唐时期,瓦岗大军将领罗成的姐姐罗凤英起兵与隋军作战,大军在贤官境内安营扎寨,并在前沿摆下迷魂阵。为了便于指挥和观察敌情,罗凤英选一高地建起一个近似于烽火台一样的亭子,发现敌情,白天摇旗,夜里放响箭,该亭被称为响亭。罗凤英战死,战争结束,留下迷魂阵、八角井和响亭三个遗址。后来响亭下住人家,形成集市后就叫“响亭街”,而响亭后毁于战火。

相传明万历十八年,早春发大水,农民一年无收,几乎家家断炊。为了活命,响亭街上的人商定,大伙都到街头的官路旁呼天喊地请求上苍搭救。一连数日呼喊。天地没有动心,却被当时的沭阳县令梁胜任得知,就来到响亭街赈济,使数十户人家得以保命。后梁大人又上疏奏请减免农民负担。由于梁知县的上疏与上司粉饰时事的疏文有冲突,上司就以他私自动用国库之名将其弹劾。梁知县去任之时,响亭街民众早早赶到县城参加相送,感谢梁知县相救之情。梁知县说:“为救黎民于水火而丢官,不悔。愿后君以民众福祉为念。”当地人感其德建生祠纪念。响亭街民众也在当年呼喊的地方,捐资建“喊官亭”以示纪念,并将梁知县赈灾之事刻碑以记。清初此地就以“喊官亭”为名设镇。此亭后毁于战火、水患,地名也因“喊”与“贤”音相谐,逐渐被“贤官亭”代替了。

内容来源:中国江苏网

赞赏

长按







































早期白癜风有什么症状
白癜风原因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huyangxianzx.com/syxzf/943.html

------分隔线----------------------------